關於學運,媒體大肆報導
關於學運,無數學子決定走向街頭
關於學運,本來就存在於民主體制,只是在台灣遁形好一段時間了
關於學運,在2014.03.23夜晚進入清場與鎮暴,直至2014.03.24早上
關於學運,除了看見拒絕對話,聽不出個所以然
然後...【暴民】一詞出現了,在2014.03.23闖入政院後
但...真的如此嗎?
真的像兩【高層大官】所言嗎?
而我...在震撼夜晚的隔天看見了....
1.在鎮江街與青島東路口,大批學生、民眾靜坐著,只是靜靜的坐著,好嗎?
旁邊簡單的桌子擺設著一些補給品,很整齊;
地上,在進入第七天,還是很乾淨
而看見了嗎?志工同學主動整理,有禮貌地詢問是否需要水?
2.路旁許多流動性廁所,使用者依序排隊,沒有催促,只有等待...
看見了嗎?學生與民眾全數安靜坐著,一排一排的,很整齊,來自於自發性
在我前方坐著一個家庭,父母帶著兩位孩子,我到時已經坐在這了
3.我坐在地上與在場學生、民眾一同聽課,當時開講的主題是政治學
猶如在大學進行一場通識課
不同的是,上課場域在戶外,在立法院前
不同的是,沒有人打瞌睡,如此專注
如果你曾站在台上,你將知道要感動全場的人絕非容易
除非...這貼近你所追求的
而在場的人(多數學生)
我認為他們知道今日為何未在教室內,而到此來
我認為在這裡,他們正在吸收與學習
這不正是許多家長與老師想看到的學習精神嗎?
場內令人動容的事情很多
當我坐下期間
我看見孩子自發性拿著黑色塑膠袋或台北市塑膠袋輕聲問:“有需要丟垃圾嗎?“
我看見孩子自主扛起箱子,裡頭也許是杯水、也許是補給品
單獨拿、合力拿,一樣輕聲問:
“你需要杯水嗎?“、“你需要漢堡嗎?“、“你需要奶茶或咖啡嗎?“
我感動的是,這群青年學子在經歷昨晚、經歷多天還能保有這些禮貌與關懷
我認為他們正在實踐過往我們曾擔憂的生活教育
我認為他們正在展現對人群的關懷
我認為他們正在展現挫折忍受度與高EQ
我認為現場的他們是虛心的
而這些...這塊土地很多政客與官員,早就忘了
4.有孩子走到我身邊,一樣輕聲的問我:“你需要水嗎?“
其實當時我並沒有太渴,但是我還是說我需要
當這位孩子拿給我時,穩定但溫暖
你要知道,人在盛怒過後要能穩定前進,是需要高EQ的
它需要有堅定信念才能持續前進
將來我的孩子若懂得如此,我會為他感到驕傲!
5.下方這小小的角落引發我莫大的感動
多少家長與教師為了培育孩子這些習慣與概念
很堅持、很努力,甚至在教養過程中足以讓親子關係緊張
如果你知道旁邊無任何管理的人
你會知道,這些孩子早從他律期進入自律期了
其實...從孩子能整齊、安靜的坐著,就是了
當我坐著期間,從我前方經過的每個人都跟我說
“不好意思“、“借過“、“對不起“
當我移動身子讓他人加入時
我聽到的是“謝謝“
你知道這些話已經有多少人不願意講了嗎?
而面對自律期的人,你還在堅持使用他律的方式嗎?
6.當我起身轉往青島東路,這條路上坐滿了人
一樣的整齊、一樣的安靜
沒有絲毫鼓躁、沒有絲毫的不耐
你知道的,現代人多麼容易不耐
你知道的,長年來在政客與媒體的建構下
我們習慣了灑狗血,不是嗎?
這些年收視率高的戲劇,那一齣非如此運作?
習慣了高漲起伏的戲劇,你可能很難習慣此時此地的寧靜與秩序...
7.在現場,你會看到很多學生面孔,一邊念書一邊參與
我看見剛下課的學生、拿著paper的研究生...
如果,重返研究生身份
我願意跟我老闆請假數天前來此
我相信我老闆會支持我的決定的........
8. 在現場,無論是站著,坐著,都是平靜的
你將不禁質疑【暴民】一詞如何形成?
你將懷疑它建構的歷程
如果你熟知媒體如何形塑...
如果你熟知意識如何被建構...
如果你知道意義也可以重新被詮釋...
如果你知道,人心是很複雜的...
9.靜坐的人群在青島東路上延伸至中山南路與林森南路
我開始有點羨慕起成功高中的學生們
這段時間學習公民是實務性的觀察與學習,而非教條...
10.我沿著所有靜坐的路線繼續前進(如下圖緑線)
這裡曾是我學生時代跑來聽著性別議題講座的地點
這裡曾讓我因為過往建築感到寧靜與莊嚴
如今...坐滿的帶有不滿、擔憂、祈求的學生與民眾
在我眼中,仍舊莊嚴
除了莊嚴,多了更多的感動
因為,經過昨晚一場
面對這一群依然安靜坐在現場展現理性、信念的學子
值得眾人學習的點更多
11.最後,大家來比較比較吧!
以下四張圖,除了【地點】不同,還有哪裡不同?
你看見了嗎?就是【人的行動】!
坐在地上的、騎著單車的、走路的、回家的、逛街的...
唯獨沒有一種行動......那叫做【暴民】
不要...再這麼輕易因為媒體的一句話,高官的一句話就相信了
知道為什麼【意識可以被建構】嗎?
知道為什麼【意義也可以重新被詮釋】嗎?
黑啦~就是這麼來的!
今天,延後返家,但...值得!
彌補週末南下未能參與到的小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