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揮別市售鬆餅粉後
就此展開漫長「自調鬆餅粉」實驗旅程
結果...一路慘敗
要不口感太硬
要不膨不起來
要不明明有夠澎但口感就是不對
最後這階段停滯久到不想回憶
直到前些日子在餐館與老闆討論
重燃起繼續實驗的念頭
外加友人的酵母麵糊經驗分享
這回決定揮別泡打粉版本
改天我興致來了
再來比較兩種口感差異
首先是配方(感謝老闆分享,但這回我把泡打粉改為酵母粉,中筋改為低筋了)
1.低筋麵粉:250g(其實也有中筋實驗,晚些說)
2.酵母粉:1t(原配方為泡打粉5g),可舀些6.鮮奶拌勻
3.蛋2顆
4.砂糖25g
5.奶油25g
6.鮮奶250ml
7.蜂蜜:這回使用2T
(寫文時才發現少了些鹽巴)
先將全蛋打發,期間砂糖分三次加入
我覺得這跟做古早味蛋糕很像
不過有點搞工
改天再來認真比較不打發跟打發的差異性(非正職時我真的有夠認真)
加入鮮奶拌勻後
加入已融解酵母粉拌勻
繼續分次加入已過篩麵粉拌勻
最後加入奶油與蜂蜜拌勻
此刻已經有很多泡泡產生
再來也是個搞工步驟
剛剛拌勻麵糊要過篩一次
老闆說這樣會更細緻
不過萬一我發懶也許會省略
先前爬文都沒看到這步驟
最後冰入冰箱
隔天起來稀稀麵糊變得頗濃稠
泡泡變好多
麵糊裡面也是
烤盤抹些奶油後舀麵糊放上烤盤
等到泡泡冒更多且邊邊稍凝固後就可以蓋上蓋子
單面烤約2分鐘後即可翻面續烤2分鐘
開蓋讓水氣散開即可」
看這切面多感人
這才是鬆餅啊!(撒花~)
配上今年沒吃到會捶心肝的蜜桃
還有富含鉀的香蕉
一杯手沖咖啡
假日的早晨整個開心起來
即使是平日
只要麵糊先搞定
一樣可以快快上桌
這是前幾天的鬆餅早餐(+香蕉+葡萄乾+手沖咖啡)
差別在於使用中筋麵粉
至於中筋與低筋麵糊的差別
我覺得中筋完成的鬆餅較有嚼勁
相較之下低筋口感則顯得較單一
話說這不過是個人主觀知覺
正當我思考著未來使用中筋麵糊時
林爸邊吃著今日鬆餅邊說「今天的鬆餅是最成功的一次!」
據林爸的說法是:
鬆餅常常會搭配其他配料一起食用
中筋麵糊顯得較「硬」
低筋麵糊吃起來較為「鬆軟」
「有嚼勁」VS.「硬」
人的感官知覺真的很迥異
我們的嘴巴都太刁
乾脆下回一側烤低筋麵糊
另一側烤中筋麵糊
這樣就能一分高下
但這想法太瘋狂了
我好好想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