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以固有習慣翻閱起島本理生的【初戀】一書,一如往常,我急欲了解環菜走向弒父的緣由;以為劇情將朝向創傷成長史的描繪,不料,作者一改推理小說的鋪陳,以心理師真壁由紀、律師迦葉與殺父嫌疑者環菜三個角色交互鋪陳,在各自的成長經驗與親密關係發展下,建構不同型態的關係暴力與深遠影響,也開啟對自我的追尋。

 

【初戀】所描述的家庭暴力,不再以社會熟悉的有形傷害出現,轉以關係為出發點,反映權力不對等下,家庭以愛為名的情緒勒索、忽視與漠視,甚或剝奪生理需求...,形成孩子成長中看似無形,對影響深遠的傷害。

 

整本書以夢想期待成為主播的環菜作為起頭,在面試不成功的當天,演變為一起震驚社會的弒父事件,何以貌美且聽話的妙齡女子會弒父?何以擁有高社經地位的家庭發生人倫悲劇?何以面臨喪夫與成為嫌疑犯家屬的母親,會以冷漠態度面對,甚至強調女兒愛說謊?...諸多疑問,讓心理師由紀與擔任辯護的律師迦葉逐步走入事件下隱藏的家庭關係,勾勒起自身經驗。

 

從小聽話的環菜,深知崇拜父親的母親,逢不配合則會被罵白癡、技女,或僅著貼身衣物被趕至陽台,長大的環菜,學習配合父親需求,即使被要求與裸體男子相依偎,讓人練習素描,因為不舒服無法被理解,因為「說」可能衍伸可怕結果,於是,環境讓人學習壓抑。「壓抑」,是種自我保護,讓自己不會陷入與母親相似處境。

 

「壓抑」累積的痛苦該怎麼辦?如何逃脫被窺視的難受?如何喚起總離去母親的關注?年幼的環菜,學會在手上割上一道道傷口,透過流血,感受自己活著;透過流血,希望問題被看見;透過流血,希望逃離現場...。

 

難過的是,帶著創傷成長的母親,在美貌外表下充滿自卑:「除了外貌好一點,自己什麼都不是」,於是與丈夫相遇的那一刻,崇拜與依附丈夫生活;無法正視女兒受傷與受虐的片刻,以離開現場迴避接觸,只要,能看似沒事的回到現場,繼續煮飯給素描課的學生吃。多年後,學生記得美麗、親切的師母,沒意識靠在裸體男子背後的未成年少女,是否害怕與不安?

 

所有非語言式的反應與抗議,彷彿不存在、也不重要。想逃離的孩子,劃下更大傷口,讓「不好看」幫助自己脫離不舒服場域;「父親養育非生子女」成為不可反抗理由,剩下「愛說謊」、「忘恩負義」等建構孩子「都是我的問題」世界;沒有感受愛的經驗,困難區辨「愛」與「欺騙」,「迎合」他人的生存方式帶著環菜走向混淆的親密關係。

 

二次翻閱【初戀】,心中滿是感動,島本理生在心理師由紀與律師迦葉年少的曖昧關係中,勾勒飽受母親情緒勒索的由紀,透過心理治療面對受傷自我,正視對自己的不喜愛,而丈夫的理解,成為與自己和解的媒介;一如母親剝奪生理需求差點喪命的迦葉,在親戚家重獲得他人關愛,與人產生新連結,但心中的那道傷口,卻不若由紀順利修復。

 

擁有修復性經驗的由紀與迦葉,在親密關係上或許無法等同前進,在工作領域卻各自發揮助人價值。面對有罪或無罪的論辯,則在環菜冷靜面對與陳述下,成為真實面對自我的審判;無論結果如何,環菜終究在這過程中找回了屬於自己的真正力量!

 

閱讀島本理生的【初戀】,比起找尋答案,更迷人的是過程中的發人省思:

 

(一)看不見的傷害,真的比有形傷口不痛或不嚴重嗎?

(二)我們常對孩子說的愛,是愛他,還是愛我們心中那個受傷的自己?

(三)面對權力不對等,我的生存方式為何?乖與順從?反抗與造反?還是面對自我的感受與想法?

(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想扮演什麼角色?我如何突破?

 

采實文化甫出版的【初戀】一書,掀起的,除了受虐議題,還有更多關於家庭關係、親密關係、社會議題的思考~

 

arrow
arrow

    夏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